|
2025年重庆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政策发布来源:职业技能 发布时间:2025-04-23 16:08:59
![]() 产品说明
重庆市教委发布了2025年重庆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政策,保持政策稳定性和连贯性。 2.今年公办小学新生入学继续实行“三对口”为主的招生政策,严禁任何学校以考试、竞赛等为招生依据。 3.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可在教育入学“一件事”招生报名系统来进行线上报名和录取。 4.由于此,公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实行同步招生,且只能填报一所,不能兼报。 5.跨区就读的小学生,毕业后可在学籍所在区就读初中,也可根据真实的情况申请回户籍(居住)地所在区就读初中。 原标题:权威发布|23日起采集信息!2025年重庆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政策发布 今年公办中小学校招生政策有调整吗?跨区就读的小学生毕业后可在学籍所在区读初中吗?4月22日,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市教委发布了2025年重庆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政策(以下简称“政策”),对今年的招生入学工作进行了安排。 “政策”指出,今年义务教育招生将继续保持政策稳定性和连贯性,坚持免试就近入学,招生政策和往年大体一致。公办小学新生入学继续实行“三对口”为主的招生政策,适龄儿童与父母的户口、房屋产权证明实际居住地等真实的情况,作为小学对口入学重要依据。严禁任何学校以、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等作为招生依据或参考,严禁以任何形式选拔学生。 2025年8月31日(含8月31日)前,凡年满6周岁及以上儿童,应当依法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农村地区儿童,可推迟到7周岁。确因身体健康情况等特殊原因不能当年度入学的,可向所在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申请缓学或休学。上一年度因身体健康情况等特殊原因未入学的,须重新提出入学申请。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区县教育部门依据教育部和市教委关于义务教育招生工作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地招生方案,并具体组织实施。家长能够最终靠关注教育行政部门、各中小学微信公众号,或登录最新版“渝快办”APP,在“教育入学一件事”专区选择对应区县后,在“特色服务”模块中点击“政策查看”集中了解各区县招生政策,也能直接电线日起网上集中进行“子女信息维护”,5月22日起“正式网上报名” “政策”提出,今年继续实行教育入学“一件事”网上报名,全市41个区县合乎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户籍地子女、随迁子女、残疾儿童少年和其他特殊群体子女),都可在教育入学“一件事”招生报名系统来进行线上报名和录取。 今年教育入学“一件事”招生入学工作共分5个阶段:4月23日至5月21日,网上集中进行“子女信息维护”;5月22日至6月19日“正式网上报名”;7月3日前,完成网上“入学审核验证”;7月7日前,适龄儿童家长完成“网上入学确认”;7月10日前,各区县教育部门或学校通过“报名系统”发放电子入学通知书,生成入学“报到码”。 如果错过“子女信息维护”阶段,在“正式网上报名”阶段还能够直接进行线上报名吗?市教委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前期完成了子女信息维护的,在正式网上报名阶段,可在报名时减免表单填写和快捷一键引用材料;若前期未进行子女信息维护的,也可以在正式网上报名阶段,通过电脑端或手机端维护子女信息后上传相关材料图片做正常报名。 “政策”指出,今年继续严格落实国家关于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的规定要求,公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实行同步招生,且只能填报一所,不能兼报。民办学校报名时间为6月17日至6月19日,报名人数小于或等于招生计划的,采取登记注册方式直接录取;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由区县教育部门于6月20日统一组织电脑摇号,全程接受监督。 “政策”明确,根据“两为主、两纳入、以居住证为主要是根据”相关规定,由流入地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结合实际统筹制定随迁子女入学安置办法,确保合乎条件的随迁子女享有同等就学权利。义务教育资源充足的非人口集中流入地区要实现仅凭居住证入学,取消附加或限制条件,确保符合国家《居住证暂行条例》基本要求的随迁子女应入尽入。 全市义务教育学校要严格执行教育部中小学招生纪律“十严禁”要求,严格按照市教委和属地教育部门招生工作安排和工作流程,不得以任何形式提前开展招生或签署协议承诺入读。 全市中小学招生不会收取与入学资格相关的费用,不会与校外培训机构或个人合作招生。家长在咨询招生政策或办理入学、转学等手续时,一定要通过教育部门、学校等正规渠道。请家长保持高度警惕,莫轻信所谓的“内部渠道”“走关系”等说法,谨防上当受骗,造成经济损失。若发现虚假招生宣传或违规收费行为,请家长保全证据,可向所在区县教育部门投诉举报,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政策”明确,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划片入学、对口入学方案只适用于新生入学。确有转学需求的家长,各区县教育部门将根据区域内学校办学规模和实际空余学位等详细情况统筹安排。详细情况可咨询学校所在区县教育行政部门。 |